散文的朗诵技巧

馆长2年前经典小说5271

散文的朗诵技巧

散文诗是界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。语言平白如话,富于趣味或哲理,篇幅一般不大。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散文的朗诵技巧相关内容,欢迎查看!

散文的朗诵技巧

朗诵散文诗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:

一、确定基调

常见的散文诗多是富于理趣的,它常常能够给人以启迪,或引发某种情致。不过,即便是在这样一种类别的文体里面,依然会形成不同的朗诵基调。

如朱自清的散文诗《匆匆》,其感情色彩是茫然忧伤的,朗诵起来低回曲折。其中有一段文字是说时间匆匆而逝却又无法挽留,令人不禁掩面叹息:

于是——洗手的时候,日子从水盆里过去;吃饭的时候,日子从饭碗里过去;默默时,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。

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,伸出手遮挽时,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;天黑时,我躺在床上,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,从我脚边飞去了。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,这算又溜走了一日。我掩着面叹息。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。

应该说,这段文字也是富于哲理的,但却没有使用说明方式,而是以一种特殊的描述方式来表明的。因此采用一种较浓重的感情色彩进行朗诵是合适的。

二、交流定向

散文诗的语言平白如话。它不像古典诗词那样文风秀雅,讲究平仄、韵律,须要在朗诵中细细品味深意;也不像现代自由体诗那样情感浓烈,具有铺排的气势。散文诗更接近口语,通俗易懂,明白晓畅。

受文体特征的影响,朗诵散文诗时更需要具有对象感和交流感,而且交流的对象可以具体明确一些。比如散文诗《温柔》中有这样的句子:

温柔,你体尝过吗?你给予过么?

朗诵时可以面对一定的方向,甚至是具体的某个听众,与其做定向的交流,同时辅以手势、体态和眼神的配合。将作品中的“你”与现场听众中的“你”合而为一,能增强朗诵的效果。

三、话由心生

话由心生,简单来说就是把诗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朗诵。

把诗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不是要作文字上的改动,而是调动自己的思维,真正理解作品的内容,感受文中的情感并引发自己的情感,使自己的情感处于运动的状态;在这种处于运动状态的情感的支配下,运用恰切的表达技巧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。

话由心生的关键是自己的思想感情要运动,不能只是理性地去理解,还要感性地去体味,只有当自己的思想感情波澜起伏、奔涌运动起来时,作品中的话才真正成为了自己心里的话。

比如,刘增山的作品《秋实》中的一段:

秋天了,成熟的果实却低下了头,它不是在孤芳自赏,

也不是在自我陶醉,更不是在哀泣自己将跌落枝头。它是在

想:我是怎样成熟的`呢?

在朗诵文中“我(果实)是怎样成熟的呢”一句时,自己的思维真的要运动起来——不应直接得到思维的结果,而是要有思维的过程。这个过程不一定和实际过程的时长一样,可以瞬间引发,瞬间结束。

四、寻求变化

散文诗文本上的语言平白如话,并不意味着变成有声语言时要平淡无奇,相反,朗诵时应通过气息的强弱控制、音色的明暗调制、音高的高低调整、音量的大小强弱、语句的疏密变化、语势的承接呼应、节奏的对比控纵等等方式来寻求有声语言表达样态的变化。

这种变化既能够将语意表达得更加明晰,将形象刻画得更加生动,将作品创作得更加完整,同时又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,引起大家的兴趣,以便产生更好的传达效果。

附:作品朗诵解读

匆匆

朱自清

燕子去了,有再来的时候;杨柳枯了,有再青的时候;桃花谢了,有再开的时候。但是,聪明的你告诉我,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?——是有人偷了他们罢:那是谁?又藏在何处呢?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:现在又到了哪里了呢?

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;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。在默默里算着,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;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,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,没有声音,也没有影子。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。

去的尽管去了,来的尽管来着;去来的中间,又怎样地匆匆呢?早上我起来的时候,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。太阳他有脚啊,轻轻悄悄地挪移了;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。于是——洗手的时候,日子从水盆里过去;吃饭的时候,日子从饭碗里过去;默默时,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。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,伸出手遮挽时,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;天黑时,我躺在床上,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,从我脚边飞去了。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,这算又溜走了一日。我掩着面叹息。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。

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,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?只有徘徊罢了,只有匆匆罢了;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,除徘徊外,又剩些什么呢?过去的日子如轻烟,被微风吹散了,如薄雾,被初阳蒸融了;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?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?我裸来到这世界,转眼间也将裸的回去罢?但不能平的,为什么偏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?

你聪明的,告诉我,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?

[朗诵解读]

这是一篇人们喜爱朗诵的散文诗。作者表明了自己对于时日匆匆的感受:时光飞逝,令人彷徨怅惘,同时也透露出作者欲有所作为的想法。

作品中有彷徨怅惘的情绪,不过我们在朗诵时可以调整一下这种情绪的分寸火候:可以以一种相对冷峻的语调,从理性的角度看待飞逝的时光,发人深思,催人奋进。不要太过低沉。

秋实

刘增山

秋天了,成熟的果实却低下了头,它不是在孤芳自赏,也不是在自我陶醉,更不是在哀泣自己将跌落枝头。它是在想:我是怎样成熟的呢?

不是风,我怕早已霉烂了;

不是雨,我怕早已干瘪了;

不是光,我怕早已苍白了;

不是热,我怕早已憔悴了。

世界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吗?

世界上有不经过光射日晒而成熟的果实吗?

[朗诵解读]

这篇短短的文字语意浅近,但颇富哲理,它向人们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: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,没有一帆风顺的。

朗诵时注意说话角度的转换:第一段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讲述成熟的果实在低头思考;后几段则转为果实以第一人称的身份叙说自己成熟的过程,结尾两句以问代答。

另外须注意,要通过语势的起伏变化等方式对相似的句式进行不同的处理。

温柔

高低

温柔,你体尝过吗?你给予过么?

绕梁的紫燕是温柔的,它要用这种美好的东西,来熏陶和哺育幼辈;代烈日暴晒补过的月光是温柔的,它将平和、清凉的银辉洒向大地,轻缓地抚慰被灼伤的记忆;滴答滴答的台钟是温柔的,它安稳而又体贴地踱着,从不惊扰每个香甜的美梦;少女的心地是温柔的,一个姑娘如不具备这点,那她还能有多少魅力呢?

有的人,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时候是温柔的,以后命运将其拨弄得不成样子,温柔随同人生的价值被一起拍卖了;有的人,生来匮乏温柔的细胞,可是几经风雨之后,生命之树的根部却长出了温柔这只蘑菇。

诚然,温柔常与爱恋、仁慈为伍,常跟宽厚、善良做伴。不过,谁要以为温柔同“软弱无力”有什么瓜葛,那就有失公允了——

春风算得上温柔了吧,它从冻结的河面上走过,坚冰竟出现了裂缝;棉花称得上温柔了吧,蹦得再高的棉球一落到上面,就此弹不起来了;友谊也该是温柔的吧,可它能叫铁骨铮铮的硬汉愧悔不已,潸然泪下。

温柔,何其神奇微妙的东西。你几乎看不见,听不出,摸不着,但却能感受得到。它是一种慈祥、热诚、仁厚、道义和爱的结晶体,它坚强有力,它与美丽并存。

[朗诵解读]

这篇作品对“温柔”做了全面辩证的阐释,一方面直接说明了“温柔”的美好,另一方面反驳了人们对于“温柔”的误解,间接赞美了“温柔”的坚强美丽。

朗诵时注意使文章的层次分明,另外须注意加强与听众的交流。


本散文为鬼混吧散文频道优美散文栏目收集自网络,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

内容来源于网络,侵联删

相关文章

经典短篇:失之交臂

经典短篇:失之交臂

  人潮高峰时刻,来自诺姆[1]的人站在街角上,花岗岩似的岿然不动。北极的风吹日晒使他的皮肤成了酱黑色。他的眼睛里依然保留着冰川的蓝色光芒。  他像狐狸那样警觉,像驯鹿肉排那样坚韧,像北极光那...

感悟生活抒情散文

感悟生活抒情散文

感悟生活抒情散文 努力把生活过成一首诗,时而简单,时而精致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感悟生活抒情散文,欢迎阅读! 蹉跎岁月摧毁了一代又一代花容月貌,几度浮沉中,生命静止,地球亦可消失,几千年来的积淀,话却...

经典短篇:大转变

经典短篇:大转变

  “得了,”男人说。“怎么样?”  “不,”姑娘说,“我不能。”  “你意思是说你不肯。”  “我不能,”姑娘说。“我就是这个意思。”  “你意思是说你不肯。”  “好吧,”姑娘说。“你要怎...

抒情散文:谁遮蔽了双眼

抒情散文:谁遮蔽了双眼

抒情散文:谁遮蔽了双眼 人的心,有时就像风一样,好像永远都有一种悲鸣在风里回旋,也找不到安全感。随着风的百转千回而千回百转,忐忑,烦躁,迷茫,此时看不清任何东西,下文是小编分享的抒情散文:谁遮蔽了双眼...

经典短篇:平均海拔问题

经典短篇:平均海拔问题

  一年冬天,新奥尔良的城堡歌剧团在墨西哥、中美洲和南美洲沿海城镇做了一次试探性的巡回演出。这次冒险结果十分成功。爱好音乐的、敏感的、讲西班牙语的美洲人把金钱和喝彩声纷纷投向歌剧团。经理变得心...

经典短篇:红山鹑的感愤

经典短篇:红山鹑的感愤

  您知道,山鹑总是成群结队地飞翔,一起在田间低洼的犁沟里休息,一有风吹草动便一哄而散、飞上天空,犹如撒出去的一把种子。我们这群山鹑成员众多,而且非常快乐,大家住在一片大树林的边上,树林两边既...